只知道《流浪地球》和《三体》?来看看刘慈欣对人生的终极思考
随着《流浪地球》电影的热映,戏里戏外的许多话题都瞬间成为热门,从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到主演吴京、屈楚萧;从它剧情中宏大惊人的设定到各种科普文来找茬;从国产科幻电影之光到某app上对该电影的评分之争。无论是票房还是话题度,《流浪地球》都是今年春节档当之无愧的王者。
相信很多人在《流浪地球》成为爆款前都没有看过原著,对于作者刘慈欣很多人也只知道《三体》。但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不是这两部热度满满的作品,而是大刘在20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球状闪电》。如果说《流浪地球》是大刘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三体》是大刘对宇宙的思考,那么《球状闪电》就是大刘对人生的终极思考。
《球状闪电》上篇
主角小陈在自己十四岁生日之夜,亲眼目睹了一颗球状闪电穿过墙体将自己的父母烤成白灰,同时还在书架保持完好的状况下将其中三分之一的书烧成灰烬,在冰箱运转如常的情况下将里面的食物全部烤熟,甚至把小陈外套里穿着的背心烧成碳灰,他却没有受到一点伤。自此之后,小陈把父亲去世当晚和他所说的话当做人生信条--“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他彻底沉迷在追寻球状闪电这一目标之中了。
长大后小陈进入大学学习大气物理学,这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位重要的老师--张彬,他是一位右腿残疾,同时对科学麻木的人,除了一些球状闪电的目击记录和一些已经被证伪的假设学说外,他没什么能给小陈的,他对小陈追寻球状闪电的评价是“年轻人不应该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直到读到博士,小陈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位重要的老师--高波,与张彬相反,高波一直鼓励小陈去研究球状闪电。在一次探访泰山时,小陈遇到了一名国防科技大学防空武器专业的博士生林云,这名女子在小陈的余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后来小陈从一位亲眼目睹过球状闪电的人口中得知,1962年张彬在泰山顶搞研究时遭到过球状闪电的袭击,并因此落下残疾,与小陈一样,他也曾下决心用尽一生追寻球状闪电。博士毕业后的小陈去拜访张彬,并向他求证当年的往事,令他震惊的是,张彬三十年来一直在研究球状闪电,他的爱人郑敏也是在追寻球闪的过程中遇难的,只留下了一本所有奇数页被烧焦,偶数页完好无损的笔记本,交谈过后,张彬把自己三十年来所有心血全都送给了小陈。
在研究张彬留下的数据时,小陈在一张郑敏的照片中发现,她的口袋里竟然放着一张不属于她生活时代的物品--一个3寸硬盘,1971年去世的人怎么会拥有80年代才引入国内的存储设备呢!这使他回想起自己上学期间一次返家的经历。大学期间,小陈有一次回家收拾东西,赫然发现两年没有人生活过的家里竟没有一点灰尘,墙上还挂着自己父亲画的家门口的一座水塔,但这座水塔可是父亲死去后才建起来的啊!受到惊吓的他跑到厕所洗漱,却发现洗漱台边有几缕白发,他猛然回想起14岁的生日之夜,自己为母亲拔掉白头发时,母亲说“拔一根,长七根。”。强忍住内心的恐惧,小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博士毕业后,小陈追随博导高波,来到大气科学研究院雷电研究所工作。为了得到军方的资金支持,小陈代替老师来到了国防大学新概念武器开发中心,并在这里再次遇到了林云,此时的林云已经是一名少校了。在带小陈参观实验基地的过程中,林云说服小陈参加了将球闪研制成武器的项目。但项目的研究并不顺利,建立球闪的数学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计算机设备的落后迫使林云只能黑掉别的网站,将需要计算的数据上载到对方的服务器上,使得下载其程序的大量电脑为自己工作,但很快这样的做法被对方网站发现,同时一条神秘的留言出现了--“我知道你们在计算什么,BL,别浪费时间了,来找我!”
根据对方的指示,小陈和林云来到俄罗斯,见到了亚历山大.格莫夫,在他的带领下,二人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洞厅,原来这里曾经是一个球闪研究项目的秘密实验室,该项目代号3141。四十年前,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的格莫夫主动要求加入3141项目,并来到了这个曾经世界上最大的球闪研究基地,项目开始的三年一无所获,直到1962年,基地第一次成功产生了球闪,但后来用同样的参数做了数万次实验,都没能再次产生球闪。实验遇到困难,便给了一些人排除异己的机会,作为雷电模拟系统的设计者,格莫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二十年徒刑,但由于技术上的不可替代性,他被允许戴罪继续工作。虽然后来得到了平反,基地也产生了27个球闪,但格莫夫的人生却更加痛苦了。虽然成功地产生了27个球闪,但实验数据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他的妻子也因长期受到辐射而死,他的儿子更是死于球闪的攻击,这一系列打击让格莫夫彻底认输,他也给了小陈自己的建议:不要浪费时间在球闪研究上了。
得知这一切的小陈,彻底的放弃了对球闪的追寻,他决心回归平凡。
喜欢《三体社区》吗?喜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