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唱歌?天文学家还原来自外太空的神秘音乐
“天籁”之音?
蟹状星云。NASA/JPL-Caltech/R.Gehrz
数据的可视化是将数据转化成人眼可见的影像,而数据的可听化则是将数据转化成人耳可以聆听的声音。
前者比如我们看到过的射电波图像或X射线图像。射电波和X射线本身人眼是看不到的,但是射电望远镜和X射线望远镜可以。如果我们将接收到的射电波或X射线数据映射到人眼可见的可见光波段上,再通过屏幕呈现出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了。
而至于后者,假如我们能够制订一套规则,并将天文学家在宇宙中接收到的数据分成不同的层面,用音色各异的乐器加以表现,最后编排混合在一起,就能制作出一首首奇妙的“天籁”。
最近钱德拉X射线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就通过这种方法,将部分标志性天体的影像数据转化成了音乐。此次公布了三段,其中一段来自一个星系团,另外两段都和超新星有关。
第一段和超新星有关的音乐来自蟹状星云。蟹状星云距离地球6500光年,是一个超新星遗迹,其中心有一颗中子星——一种恒星死亡后留下的残骸,是一种极端天体。在影像中,来自蟹状星云的X射线数据以蓝白色呈现,而在乐曲中,研究人员选择了铜管乐来加以展示;影像中紫色的可见光在乐曲中对应的是弦乐;影像中粉色的红外光在乐曲中对应的乐器是木管。星云核心部分的乐声最为宏大,可以想像那里有一颗怎样高速自旋的中子星,正在如何不停地向着四面八方喷出气体和辐射。
NASA/CXC/SAO/K.Arcand/M.Russo/A.Santaguida
另外一段则来自著名的超新星SN1987A。这颗超新星位于银河系的卫星系——大麦哲伦云内,距离地球约16.8万光年。这段音乐和前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所有数据都处在同一时间点上,而后者实际上是一段“延时音乐”。数据的处理方式也并非从左至右的线形,而是沿着超新星的“光环”顺时针选取。
NASA/CXC/SAO/K.Arcand/M.Russo/A.Santaguida
音乐选取的数据涵盖了1999年至2013年的多个时间点,用音高和音强展现了超新星冲击波在此期间逐渐到达和穿越这条气体环,并导致其一度变亮的过程。
超新星1987A“光环”亮度的变化。NASA/ESA/哈勃太空望远镜
参考
DataSonification:ANewCosmicTriadofSoundhttps://www.nasa.gov/mission_pages/chandra/news/data-sonification-a-new-cosmic-triad-of-sound.html
喜欢《三体社区》吗?喜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