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体 > 三体社区 > >> 日本版《三体》在日本受到热捧

日本版《三体》在日本受到热捧

小说:三体社区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9 21:28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7月4日,刘慈欣《三体》第一部的日文版,终于在日本正式开售。

 

▲《三体》第一部日文版书封

 

一经发售就引发抢购热潮,部分书店推出当天直接售罄,并迅速登上日本亚马逊文艺作品销量榜第一;

 

▲在日本亚马逊上,「科幻·恐怖·奇幻」类别和「中国文学研究」类别迄今都是稳占第一位

 

第二天译者大森望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已经加印第三次了。」

 

 

 

结果到了第四天,也就是7月8日,出版方早川书房营业部再次更正说明,《三体》将开始第8次印刷。

 

目前,《三体》的纸质和电子版加起来的销量已经突破了10万册。日版主编山口晶表示,希望能卖到100万册。

 

▲早川书房7月29日宣布《三体》销量突破10万册

 

借着《三体》在日本超火爆的东风,日方出版社还将其他中国科幻作品进行再度销售。

 

如刘宇昆的短篇作品集和《重生》、郝景芳的《北京折叠——现代中国科幻选集》、陈浩基的《第欧尼根变奏曲》及陆秋槎的《元年春之祭》等。

 

可谓开启了又一次海外「中国科幻文学」热。

 

 

1

 

 

随着《三体》日文版的脱销,该书在日本评论界的口碑也在不断攀升。

 

《三体》正式发售那天,译者大森望就公开发表长文:

 

小说的主题到内核,能和卡尔·萨根的《接触》、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和小松左京的《无尽的尽头》相提并论,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幻想作品。

 

作者也是和我同时代的科幻迷,显然超越了国籍,达到了目前英文世界、日本等科幻作家写不出来的水准,是相当令人敬畏的产物,很是厉害!

 

 

作为科幻迷的著名游戏设计师小岛秀夫,5月拿到《三体》日文版样稿时,一口气读完,并感叹道:

 

「无论从历史背景、科学逻辑还是文学素养上,《三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

 

▲小岛秀夫也曾打卡《流浪地球》,称其为中国科幻片佳作

 

在《三体》日文版的腰封上,还写有小岛秀夫这样的推荐语:

 

「这是一本在普遍性、娱乐性、文学性这三者重力绝妙平衡的拉格朗日点上诞生的、奇迹般的超现实科幻小说。

 

还有一句推荐语来自日本导演入江悠,他写道:「这是一种惊天动地包罗人类历史的科幻。超绝的想象力又蕴含了庞大的知识,太了不起了!」

 

▲大刘接受日本媒体采访

 

现旅居日本的中国推理小说家陆秋槎,也在早川书房的邀请下,写了一篇长评《从伤痕文学到宽屏巴洛克》,收录于日本科幻杂志《S-FMAGAZINE》里。

 

他在7月19日和译者大森望一起举办了一次「刘慈欣《三体》日语版本刊行纪念活动」的读书会对谈,当天人气爆棚。

 

 

《三体》能够在日本引发热潮,一定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出版方对《三体》的重视。

 

出版发行商早川书房是日本最大的科幻出版社,对此书的翻译也很慎重严谨。

 

《三体》的日文版找来了三位译者:著名翻译家、书评家大森望及另两位翻译工作者,光吉樱与王佳仪。

 

大森望表示,在翻译成日文的过程中,三位译者一直在不断相互配合。

 

《三体》的基本骨架先由光吉樱和王佳仪合作翻译完成,最后剩下八成以上的翻译工作再由大森进行。

 

▲大森望在推特上谈《三体》的翻译问题

 

而在具体的改稿过程中,大森是结合大刘提供的word文档与英文的kindle版,互为参照来看的,在这过程中,大森也发现了中英文之间细微的差距。

 

大森遵照这一经验,对日本版进行了取舍、修饰和润色,在多次斟酌中汇成了最终的日文版。

 

不少拿到书后一口气读完的读者们评价,

 

「翻译太了不起了,完全没有在看外国小说的感觉」

「像是直接用日文写的小说,可读性很强并且很有趣」

 

见证日本科幻迷狂吃「安利」后,中国书迷终于安心了,甚至也跟着再次燃起了第一次读到《三体》时的激动。

 

 

2

 

 

这次日本的「三体热」如此强烈,和当初韩国对《三体》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当初《三体》刚引进韩国的时候,只卖出了400本,令所有人大跌眼镜。

 

有人分析,韩国出版方子音与母音,算是韩国本土最具实力的出版之一了,不可能不考虑市场「自毁前程」,何况当时《三体》还不止在中国形成现象级反应,已经掀起了世界性的科幻话题,风靡全球。

 

然而,要是把《三体》各个国家的版本封面拿出来比较的话,还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最受粉丝称赞的要属英文版,由科幻界公认顶级画师,法国画家史蒂芬·马蒂尼尔(StephanMartiniere)为其量身打造了一款好莱坞科幻元素超强的封面。

 

 

 

 

 

▲英文版封面

 

天体星云与庞大机械构造结合在一起,很符合大刘文笔下的「至暗系科幻」。

 

再看欧洲版本,葡萄牙语版和希腊版本也受到大量好评,既有暗黑的神秘气质,又有一种后现代的未来审美;俄文版本的封面设计也是一种宇宙大片即视感。

 

▲葡萄牙和希腊版封面

 

▲俄版封面

 

中文版无论是最初的原版,还是精装版、典藏版、纪念本,几乎各个版本都带着一样的中古科幻气质。

 

▲中文版封面

 

然而韩国版封面的装帧设计却让人啼笑皆非,各种中国元素的所谓拼贴艺术之下,让人不禁想到了「走近科学之儿童读物」

 

▲韩版第一部封面实在一言难尽

 

▲第二部和第三部好多了

 

因此,这次作为《三体》第25种语言版本的日文版,自然慎重考虑了封面设计。

 

▲日版完整封面露一个

 

参与过《最终幻想》《合金装备》的概念设计师富安健一郎,以红黑作为主要视觉色彩,而背景图基地崩裂的画面,就像是动漫中瞬间定格的镜头,充满了日式科幻「剧变感」。

 

▲富安健一郎设计的《最终幻想11》概念图

 

虽说装帧设计审美不可或缺,但是,一本译文书籍最重要的还是,翻译的质量与对原作的还原

 

英文版本就是这么一个先例。将《三体》带入英文世界的是同为科幻作家的美籍华裔律师兼电脑程序员刘宇昆(KenLiu)。

 

在《三体》之前,2012年刘宇昆就凭借短篇小说《手中纸,心中爱》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他的英文写作文笔也得到广泛认可。

 

而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的他,在国内科幻作品译介到海外的过程中,可谓是功不可没。

 

▲刘宇昆作品《手中纸,心中爱》

 

值得注意的是,《三体》三卷引入英文世界并非一蹴而就。

 

刘宇昆于2014年将《三体》第一本翻译为英文版,而第二本《黑暗森林》在2015年则是由另一位译者周华(JoelMartinsen)所译,第三本《死神永生》再由刘宇昆翻译。

 

周华对《黑暗森林》的翻译工作也非常用心,修改的地方多达一千多处,他自己也曾自嘲,很幸运地挑选了第二卷进行翻译,因为第一本和第三本中的科学原理和逻辑思维更抽象、更困难。

 

但是实际上,第二卷的英文版相对其他两卷,评价更低。2015年刘宇昆翻译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拿到了雨果奖的同时,《三体》2却出局的事实,也引发了中文世界的讨论。

 

▲刘慈欣与刘宇昆在雨果奖

 

大部分中文读者都认为,正是译者的更换带来了文字效果上的出入,没能完全展现第二卷中文版原有的魅力。

 

虽不能否认译者的用心,但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译者与译者之间的偏差,对原文本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刘宇昆在接受采访时说:

 

翻译就是一个艺术表演,原作是乐谱,而翻译是乐手。在表演的中心是作家的原意,但不同的翻译会创作不一样的成果。

 

在跨文化的过程中,不可能保存每一个细节,但需要去质疑,分析自己的翻译。

 

 

日本科幻作家立原透耶也曾说过,「日本科幻小说未能像中国科幻小说那样有影响力,是因为我们没有刘宇昆。

 

 

3

 

 

《三体》能够在日本受到大众读者的追捧,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很多中文读者在读《三体》时,都会对书中关于日本的描绘印象深刻,尤其是「智子」这个角色。

 

▲网友绘制的智子形象

 

智子是三体世界通过智能粒子控制的拟人机器人,被认为是三体人与地球人沟通的中间大使,在形象上是穿和服的优雅少女,单从这个设定来说就非常有趣。

 

日版主编山口晶对「智子」这个角色的理解则是,「就像是对现实世界中反对进步、理性、和平的隐喻,我们的社会总是有像智子这样的东西。

 

大刘也曾表示过,日本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他「很尊敬日本民族」。

 

《三体》在大背景的时局下展开文本,极有可能是带着一份民族观念来设定三体文明的概念。这层思考对应日本的科幻创作道路,似乎充满了相似性。

 

▲《三体》摆放在日本书店的显眼位置

 

日本草创时期的科幻概念,一部分正是来自二战的阴影,「哥斯拉」就是早期科学幻想的典型例子。日式科幻中这层认知也是一条贯穿至今的线索。

 

「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正是对自我的探索。」这是科幻的根基。

 

正如山口晶所说,「中国科幻给我的最明显的三个特征,一是强大的想象力;二是对高速增长的经济和科技的焦虑;三是为未来的无名的恐惧。」

 

科幻本身也是一种语言思维,表达着人类自我内在的恐惧与焦虑。正因对科幻本质的思考,大刘的作品能很快得到世界范围内读者的高度共鸣。

 

▲日本报章对《三体》的报道

 

另外,《三体》对中国近代文明的呈现也是深入骨髓的,这段历史纠葛无疑也是外国读者们,除了被宏大的科幻想象所吸引之外,另一充满强烈好奇的点。

 

而对于日本读者来说,这可能是对汉文化的又一记追忆溯源。

 

作为「汉文化」的同根,东亚三国有很多传统文化上的相似之处,日本文化中的汉文化,至今保留得相当完整。

 

这层情节认同显然是复杂的。最经典的案例要数《敦煌》(1988),由日本制作的关于中国北宋时代的电影。

 

▲《敦煌》海报

 

《敦煌》改编自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井上靖的同名原著,表现了北宋人赵行德对西夏敦煌文物的保护,电影对中华古典的还原也是惟妙惟肖。

 

这都彰显了「日本对汉文化追根溯源是热衷甚至痴迷的」。

 

所以《三体》的中国近代文明视野,对很多日本读者来说,也是一种对汉文化近代考古认知的体验。

 

▲《敦煌》剧照

 

日本的三体热才烧起来没多久,已经有读者开始长篇分析起了三体设定的物理概念;有的则在网络上表达了对第二本、第三本发售的期待——一如当初国内科幻迷们激动的情形。

 

这么说来,国人对《三体》的期待似乎也没有停止。

 

▲网传《三体》电影海报,却迟迟没有消息

 

近年持续不断的《三体》电影化争议也成为了书迷们的心结,我们等到了《流浪地球》,那么《三体》还会远吗?

 

去年传闻亚马逊有望真正实现《三体》的电影制作,但这一消息最后又无疾而终。

 

等到《三体》日文版全数出版后,也许有日漫界大拿出手接下这个IP,来个日版动画电影《三体》,也是求之不得的。

+1
747
顶一下

喜欢《三体社区》吗?喜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

看网友对 日本版《三体》在日本受到热捧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