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体 > 三体读后感 > >> “伪三体迷”读《三体》

“伪三体迷”读《三体》

小说:三体读后感作者: 发布时间:2019-05-15 00:58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地球往事》三部曲

读刘慈欣的地球往事三部曲——《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每读完一本书和一位读过它们四、五遍的朋友聊起,他说不想和我这个“伪三体迷”聊《三体》,以一种很不屑的口吻,但无论如何都是有所得、有所感的。

从去年12月份开始想读这套书的,因为《一本好书》这个节目,舞台剧般的演绎,让我对其充满了好奇,又在身边科幻迷的“怂恿下”,终于有时间好好欣赏“中国科幻小说”的基石之作。论精彩、完整以及震撼程度,我赞同大多数人的看法,第二部《黑暗森林》最令人爱不释手,所以我想从第二部谈起。

 

 

第二部的故事背景是:三体舰队正向地球驶来,并在此之前遣派智子来封闭地球的基础物理并监视人类,地球对于三体世界处于技术封杀和透明状态,除了人类的思想——人类在计谋上胜于三体人……由此诞生了全书的核心内容——面壁计划

三体探测器-“水滴”(图片来自网络)

面壁计划是在世界各地挑选几个人,给他们调动巨量资源的权利,他们要做的是隐藏自己的应对“末日之战”的真实想法,以此迷惑智子,他们被称为面壁者。每个面壁者都有一名破壁人,仅有面壁者之一的罗辑,他的破壁者是自己,他是个平凡、甚至有些不思进取、没有太多责任感的社会学家、是三体人最想杀掉的人,也是我最关注的一个人物。他作为面壁者的要求与主流防御无关、与基础科学、技术进步无关,看似是为自己的私利,要了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找到曾经幻想中的人生儿育女,连他自己都说:“既然无法应对,为什么好好享受生活呢?”

罗辑“避世”的居所-想象图(作者:Me)

后来,当安宁的生活终被打破时,他甚至提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向星星发送咒语……当几百年后的人类遗忘了“曾经有人向星星发送咒语”,那颗星星的爆炸给了人类最后的希望,罗辑成了“救世主”。在一个冷雨交夹,被抛弃的夜晚,罗辑成了潦倒的掘墓人。清晨时分,罗辑向三体人发出最后的通牒——同归于尽还是保持威慑。罗辑赢了,并在移交“摇篮”后,与爱的人相聚,应了那句“我们在末日等你”。

“掘墓人”-最后的谈判

罗辑的智谋让人惊叹,背后是作者编著的缜密思维。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人,平凡的人,不同于西方科幻的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营造出一种不对称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战争靠谋略和兵法取胜。

不仅如此,我在阅读中多次感受到这种反差和不对称,仿佛在暗示着什么。

比如水滴。与人类的舰队相比,三体舰队的水滴很小,表明光滑到纳米级,堪称艺术品,却蕴含着秒速毁灭的力量,人类第一次太空战争就此失败了。

比如庄颜和罗辑爱的那幅画,中间有很小的人,左下角有小到看不见的芦苇,远看仿佛是一幅空白的画。

 

国画-想象图(作者:Me)

比如在未来。联合国、舰队、军队的高层领导在为末日担忧,而“大部分人仍执着于自己固有的生活”。这是“大低谷”之后,二次“文艺复兴”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文明和人心豁达吗?

或是那句“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初见时并不懂这句拗口的话是什么意思,读罢才懂,这句话大概是全书的点睛之笔,也是中心思想。

《黑暗森林》带给我们的可能是一些思考:末日将至,你将如何生活?若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地球,飘荡若茫茫宇宙的一叶孤舟,又是何种心情?

那再回过头来看第一部——《三体》。这本书仿佛在交代一个故事背景,由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叶文洁的经历和故事串起,文革与当下、虚拟的三体游戏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直面人性,饱含对人类社会以牺牲自然发展社会的绝望。第三部《死神永生》,在我看来,更像是对前两部的补充说明和再续,有种极致的悲观。因为结局是地球毁灭了,宇宙整个掉入平面二维,仿佛是推倒重来,好似生命归零、重新洗牌的过程。可给我的感觉又是死亡与毁灭中包含着一线生机,一切没有结束,给读者把玩的余地。

三本书是一个整体,总的来看,我从中读到了始终蕴含其中的两个核心思想。一则关于宇宙社会学、二则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宇宙社会学是在《黑暗森林》序章中正式提出的,它有两个公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物质总量不变。我认为,这两个公理蕴含了以下内容,对于三体人来说,母星的乱纪元和恒纪元是固定的生态环境,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需要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但是整个宇宙的物质总量是不变的,向外发展等同于物质的增加,必然要为扩张“清障”,就好比地球历史上的“殖民”过程。这就涉及到宇宙社会学中的关键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即使不是为了生存环境的争夺,文明之间的猜疑也带来堤防,当无法判断其是否威胁自己文明的生存时,宁可选择毁灭。

三本书也多次提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体》中,叶文洁是在文革时期看到大兴安岭森林被毁、而现今社会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后,对地球人类感到绝望,而把期待放到外星文明上;《黑暗森林》中,为防御耗费大量地球资源,后在《死神永生》中反映为数百年后,地球土地沙化不可挽回,人类穴居地下的大低谷及其后时期,以及三体人到地球后,21亿人如蝼蚁般生存于澳大利亚洲,人口爆发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和生存问题。

实际上,这两方面或多或少都有对现实的折射(具体就不多说了),整部小说也带着悲观主义的色彩,但谁又能说这不是振聋发聩的警醒呢?

 

小说内容之外,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联结感,它把我曾经读过的一些物理、社会、历史、人类的书籍或文章串联起来了,也不得不感叹作者的学识和眼见。比如小说中提到的《寂静的春天》;比如鲁道夫的《千亿个太阳》,与小说中恒星、宇宙、外星文明相关的片段相关;再比如文革,让我想到《平凡的世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与文革相关的作品;或是尤赫拉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让我思考人类的下一次进化会是如何的,我们又如何活在当下。

最后,我感叹于其中关于三体探测器“水滴”以及国画和那个罗辑的“世外桃源”般居所的描画,读着那样的文字,内心流溢出的只有“美”,脑海中也能构造出一幅画来。

+1
747
顶一下

喜欢《三体读后感》吗?喜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

看网友对 “伪三体迷”读《三体》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