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童话——《三体》与《山海间》
读了两篇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山海间》。以《流浪地球》改编的同名电影即将上映,想到没看过这个小说,便找来读。《山海间》许多年前看过,已经忘了,又想起来,顺便重读一遍。
之前粗枝大叶地读过刘慈欣的《三体》,《三体》已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经典,被称为硬科幻的代表作。其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我不甚懂,只是看个热闹。《三体》当然很好看,有壮丽的想象和宏大的世界观——或许称宇宙观更恰当。《流浪地球》跟《三体》的背景设定有些相似,都是在自己的星球面临无法继续生存的困境,不得已只好飞向外太空,寻找新的家园。不同的是,《三体》中面临困境的是三体人,《流浪地球》中是地球人,这两家过得都不容易。《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是太阳即将发生氦闪,膨胀成一颗红巨星,人类在太阳系已无法生存。唯一可选择的逃亡去处是半人马座比邻星,这也是《三体》中三体人的位置。人类使用地球发动机驱动地球逃亡,过程历时2500年,行程4.3光年。这样的时空跨度自有一种史诗的气质。小说叙述的时间集中在从地球刹车停止自传到加速飞出太阳系的阶段。作者写了这一特殊境遇下引发的环境变化,人类的生存状态变化,以及人的心理变化。
科幻小说需要有建立在一定科学依据下的超凡的想象。《流浪地球》对逃亡时代的地球和宇宙环境做了很具体的描写,包括地球发动机的形态,高温造成冰川融化,海洋潮汐吞没城市,地球发动机启动引发飓风,远离太阳后的海洋变成冰原,地下城涌出岩浆,以及后面的穿越小行星带,与木星擦身而过等景象。的确让人感叹想象力就是巨大的生产力。但这些不是这里要关注的重点,重点是人的心理变化。
当末日将要到来的时侯,人的一些心理和观念不自觉地改变了。
比如更加明显的对死亡的恐惧。在地球飞离太阳系前绕太阳加速的15圈行程中,每次靠近近日点都会引发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进而在社会上形成恐慌情绪。人们纷纷躲进地下城,逃避日渐临近的太阳,在明知无用却还要做的鸵鸟政策中回避死亡的威胁。与之相反的是对生存的挥霍,在地球驶向远日点的航线中,人们在冰原上纵情狂欢,不顾一切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消耗着生的时间。
比如对爱情的态度。对死亡的恐惧让人对爱情的态度变得出乎意外地宽容和放任。某个人爱上了另一个人,跟自己的爱人说要离开一段时间,过几个月厌倦了再回来,后者也没有什么过激反应,仿佛对方只是外出旅行一次那样平常。那纠缠了人类数千年,让人为之欢喜与悲伤的爱情,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人们也无心去为电影和小说中的情爱感叹。但人终究是孤独的,逃亡的路程中更容易孤独,爱情不可能消失。在一次联合政府举办的冰橇比赛中,一片寒冷的冰原上,叙述者偶然地遇见了自己的爱情。可虽然经历了结婚生子,这爱情在之后的动乱中还是很轻易地离散了。
比如对人文思想的放弃。在逃亡的时代,已经没有人关心人类的思想和文化,文学哲学艺术被缩减得很少。用小说中的话说,人类没有这份闲心了。人类也不愿去学习工作之外的知识,生存成了唯一重要的事。这种放弃不止是在流亡时代才有,在许多时代都或轻或重地发生着,只不过在大灾难时代凸显得尤其严重。这种放弃也导致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导致了民众的易被煽动和盲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后来动乱的灾难。
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敌对和不信任感。在面临大灾难集体逃亡的境遇中,人类的敌对与不信任情绪更加激烈。从最初地球派与飞船派的互相攻击,到飞出太阳系后对整个逃亡计划的怀疑。怀疑在煽动中迅速扩散,终于引发了无可挽回的大动乱,让坚持到最后的一部分人可悲地牺牲了。
《流浪地球》没有特别突出个人的行为,它不是以某个人的力量拯救地球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人类面对困境的集体选择。集体选择又不是简单的团结一致。其中有分歧,有抉择,有背叛,有离乱,有人类的集体迷失,也有一部分人的坚持和希望。
不管怎样,人类总算逃了出来。
结尾的处的歌谣是点睛之笔。
“我知道已被忘却
流浪的航程太长太长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东方再次出现霞光
我知道已被忘却
启航的时代太远太远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人类又看到了蓝天
我知道已被忘却
太阳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鲜花重新挂上枝头
……”
人在生存困境中会向往朴素的生活场景,因为这场景已不可得。当向往历经漫长的时间,用倾诉的形式表达出来,不免让人感动。感动是一瞬间放下理性,不再思考更多,只是觉得实现了当下的愿望就很美好。
而当这愿望实现之后,会有新的愿望产生。生命就是这样存在着。
再说《山海间》。
《山海间》也是个短篇,作者罗隆翔。讲的是一支星际舰队到外太空殖民拓荒,在一个很像地球的星球上遇到了上古神话中的异兽族类。如果说《流浪地球》是写实风格,《山海间》则是漫画风格。如果改编电影,它适拍成动画,不适合真人电影。它的故事很像迪士尼或梦工厂那类动画剧本,有点像童话。整篇小说几乎就是一个电影剧本的结构,人物、场景、台词、故事都交代得很清楚。感觉都不需要怎么改编,只按叙述顺下来,加入设计和画面,就是个完整的电影了。它在宇宙文明和星际旅行的题材中融入了中国古籍《山海经》中的上古神话和异兽传说,倒很适合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执念的动画电影,应该不会比大圣或白蛇之类的题材差。
《山海间》中人类的拓荒舰队到达新星球后的一系列举动,扰乱了星球上拥有更高等级文明的原住族类的生活。经过一番冲突后,最终得到了对方的宽恕与接纳,双方达成了和解。表现的主题是万物同根,宇宙同源。按小说所写,不同的生命追溯至最初都是相同的本源,当属兄弟姐妹。不同的智慧生命,应当共同维护宇宙的和平与美好。这主题是如此的光明和正确,也该算它适合改编电影的理由之一。不过,虽然听起来很美好,总感觉像童话,不是真实的世界——所以它只适合拍动画。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和希望,然而愿景和希望总是不太容易落到实处。就如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曾经的许多理想还是像美丽的泡沫浮在空中,有些甚至已经不被人理会。那些曾有人为之舍生忘死试图改变的事物,只是换了个形式存在着。这不是悲观,这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山海间》中人类拓荒者听闻自己同族的联盟已分裂,在太阳系起了战争,决定留在新的星球生活,不再回去掺和一场烂摊子。这多少也证明,个体——或相同利益关系下的部分群体,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导向。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更多的是取决于群体关系间利益的制衡,而不是万物同源的爱心。
或许又可以说,美好的愿望不是一簇而就的,需要一代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好像说到理想和愿望,总会归结到这类话语中。也只能说到这里。不管怎样,人有选择相信美好的自由,在美好愿望下也更容易感到幸福——前提是自己真的相信。
按《山海间》的说法,茫茫宇宙若是缩小至一个星球的比例,也只是山与海的距离。《山海间》的名字便是取自于此。这名字很好听,这说法也很浪漫。有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不似流浪在浩瀚宇宙中那般寒冷孤寂、前路未卜,就像《流浪地球》结尾那段歌谣,让人一瞬间有点感动。然而换个视角又会发现,山海间也有寒冷和孤寂。毕竟,相对于个人而言,山与海的距离,已经是很遥远了。
喜欢《三体读后感》吗?喜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