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体 > 三体电影 > >> 从《三体》到《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电影终于有了突破式发展

从《三体》到《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电影终于有了突破式发展

小说:三体电影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01 13:09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这终于是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真正的科幻电影,很成功。它不再肤浅、幼稚,而是厚重、老练,有史诗感,总体上无可挑剔。虽然我之前也觉得应该如此,因为属于中国电影人的时间到了,但电影还是超出我的预期。" ——科幻作家韩松在看完《流浪地球》后,这样在微博上写道。

看来,行业和媒体喊了多年的国产科幻元年到来了。

到底什么算作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韩松在采访中曾经表示,1980 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已经开起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这部被科幻作家超侠、王晋康,《三体》舞台剧导演刘方祺等人推崇的科幻电影原著写于 60 年代,1978 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电影里,几方势力意图夺取马泰博士发明的高能激光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珊瑚岛上的死光》

刘慈欣评价《珊瑚岛上的死光》" 仍是中国唯一一部纯粹的科幻片 "。他感慨:" 想想从那以后,中国科幻又奋斗了二十年,也没弄出多少东西,连一部像样的科幻电影都没有,不禁生出许多叹息。"

的确,评价科幻元年,至少应该出现一部在票房和口碑上均有突破性的科幻电影;且在接下来,有一系列的科幻电影接踵而来。但在《珊瑚岛上的死光》后,科幻电影仍旧显得冷门。2009 年,当刘慈欣卖出自己小说《三体》的版权时,仅仅值一个 " 无人问津 " 的价格。

突破点是 2014 年。当年的 11 月,中影公布的 24 个新电影项目中,包括了《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和《微纪元》三部科幻片。11 月 27 日,游族影业召开发布会,宣布了《三体》的拍摄计划和主创阵容。

 


《三体》概念海报

让科幻迷们狂欢的,则是刘慈欣的三体系列,获得了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 2014 年度 " 星云奖 " 提名;并在 2015 年,获得了雨果奖最佳小说奖。

不少人在 2014 年的时候激动地预测,2015 年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但这一年,过得风平浪静。除了《捉妖记》把华语电影里真人实拍与动画结合的技术向前推进外。我们并没有看到科幻元年开启的迹象。

预定 2016 年 7 月上映的《三体》,也在 " 素材被废、游族影业 CEO 离职 " 等一地鸡毛中,从 " 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 ",变成了 " 第一部烂尾科幻电影 "。

 

《三体》中的红岸基地模型

大体量的科幻制作,更需要资金撬动中国电影产业。电影研究者凤凰说:" ‘高概念电影’在 1970 年代的兴起,拯救了低迷的美国电影工业,同时也将好莱坞在世界上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科幻电影也正是在这个时代逐渐走入主流,从 B 级片、cult 片与惊悚片的范畴中逐渐 A 级化。《星球大战》和《回到未来》都是重要的系列作品。从此,全世界只有好莱坞这样和华尔街金融资本合作的发达工业体系,可以支撑如此大制作的电影。"

而《流浪地球》在 2014 年筹备时,曾公布预计成本是 5000 万美元;在 2016 年引入投资方北京文化之后,北京文化又注入了超过 1 亿元的资金。

5000 万美元的成本,在好莱坞,大约是《降临》拍摄的花费。《地心引力》耗资约 1 亿美元。而被众人热议的《星际穿越》,预算则高达 1.65 亿美元。

 


《星际穿越》预算高达 1.65 亿美元

高额投资面临单一市场的消化,则是国产科幻电影面临的又一问题。《拓星者》的导演张小北曾改编过刘慈欣的小说《球状闪电》。但在 2007 年买下改编权后,直到版权到期都没能启动。甚至张小北也没有经济能力再续版权。

 


《拓星者》剧组

按照一般电影的盈利来计算,需要达到预算额度三倍的票房收入,电影才能回本。也就是说,投资约 4 亿的《流浪地球》,至少需要 12 亿的票房,才能开始盈利。也恰是最近 5 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高速增长,才给了这样高投资科幻电影的机会。

一位曾接过科幻电影的编剧哦哦透露,对于编剧来说,做科幻电影的剧本,有很多来自金钱上的限制:" 想象力问题的实现,必然要展现很多奇观去营造气质,这就意味着花很多钱。" 她曾帮一位文艺片导演改编国内一位知名科幻作家的小说,但在她看来,3 亿的预算对科幻电影来说,仍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在哦哦看来,国内的科幻电影难做,是一开始就离间了观众的情感:" 我们要在信不信的基础上谈论科幻电影的改编。国内科幻电影少,是因为很难带入。换句话说,中国人那张黄面孔在上面,就没人信。我们不太信西方那套逻辑。"

因此她认为宁浩很聪明,解决了电影的入口问题,用科幻的外壳讲自己擅长的东西。谈起自己做过的那个剧本,她透露,依然需要在故事层面套一个爱情的外壳,把感情传达准确。而最终项目没有做起来,则是制片人和导演的矛盾,制片人想走商业片路线,而导演则不知道要什么。

 


《疯狂的外星人》用科幻的外壳讲宁浩擅长的东西

这固然是个比较极端的个例。但如何将成功的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人提到,本土科幻电影难逃 " 尴尬症 " 三个字。如果钢铁侠的面罩打开,下面是一张中国人的脸,观众会是什么感觉?

《火星救援》《独立日 2》《降临》等有着中国元素的好莱坞电影里,当演员开口说中文的时候,总是会在影院里听见观众的笑声。

好莱坞电影几乎建立了中国观众目前对于科幻电影的整体印象。所以中国科幻故事怎样才能没有违和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一个科幻电影的活动上,张小北说:" 我会犯尴尬症的。我觉得在未来两三年,中国科幻片都要面临这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在他看来,好的科幻作品是拓展边界:" 科幻电影核心是什么?是反省我们当下的生活,重新拓宽人类生活边界的极限。"

《流浪地球》的原著,不足 3 万字,体量很小,给编剧和导演提供了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12000 台巨型发动机,让地球获得突破太阳引力的逃逸速度冲出太阳系,在地球迫近比邻星后,发动机反向运作,地球进入半人马座比邻星的公转轨道,开启全新的时代。

和西方传统的送精英小队开拓星际殖民地的故事相比,《流浪地球》中,让地球寻找新的星系家园则带着更多的东方味道。这种东方故事解决了本土科幻电影里,如何克服 " 尴尬症 " 的难题。

除此之外,则是制作上的问题。《流浪地球》曝光的制作特辑里,我们也得以匆匆一瞥 3000 张概念设计图、10000 件道具以及太空场景,这些国产科幻电影从无到有的制作经验。

很多人会谈及特效对科幻电影的影响。但是和编剧这些基础工作相比。特效则纯粹是需要钱来解决的问题。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曾带着筹备中的这部电影去美国特效公司工业光魔交流。但是在这间美国顶尖特效公司的报价单上,一个 7 至 15 秒的高难度镜头,至少需要 12 万美元,最高则达到了 28 万。最后,《流浪地球》的特效 75% 由中国团队完成,剩下的部分由维塔工作室、Base FX、Pixomondo 以及 Dexter 等公司接手。

但是对于国内的导演和制片人来说。制作科幻电影的整个流程才是难度最大的地方。因为在近 20 年来,几乎没有一部真正符合电影工业标准的科幻电影在中国诞生。

比如急于求成的《三体》,则是制片经验为零的游族影业和操盘大制作电影经验为零的导演张番番联手打造。曾看过粗剪版的《三体》电影总策划杨璐在接受采访时说,粗剪版的确很多人看完是不满意的,没有特效,没有很好的叙事。

当年接近游族影业的人则透露,游族希望能够通过拍摄《三体》,迅速掌握操作大制作电影的技巧,但从没有过制作高特效电影经验的团队,第一次就操作体量如此巨大的电影,结局如此混乱,并不在意料之外。

张小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曾经提到现在的工业体系内缺乏对科幻电影的理解力。在拍相对低成本的《拓星者》时,很多成熟的技术在国内也是第一次应用:" 高成本科幻片所有的工艺环节我们全都得走一遍。我已经感觉到了交流上的壁垒。"

1 月 20 日,《流浪地球》组织了一批科幻作家、科学领域的代表观看后。不少人都十分激动。

科幻作家韩松撰文表示,《流浪地球》要比《日本沉没》《汉江怪物》这样的日韩真人科幻片至少高两个档次。看完电影的他表示,自己松了一口气。

韩松微博发文:" 好多人都哭了 "

 


韩松微博

" 之前害怕如果拍糟了,会影响今后的科幻电影信心,包括投资可能都不愿意进来。但现在看了,担心的则是后续的科幻片,哪怕要达到《流浪地球》这个水准,可能都有相当难度。好在也看到了一个活的标本,大家实实在在知道了中国人拍科幻片的努力方向。今后要做的,至少是不能低于《流浪地球》的高度。"

北京天文馆的馆长朱进则觉得,从《流浪地球》能感受到科幻与生活还是密切相关:" 它不单是一个纯粹的科幻片,还包含了人文精神,比如人类面对地球以外的威胁应该怎么合作。这些东西对下一代很重要。我们需要提倡这种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刘慈欣本人也对《流浪地球》的改编很满意。在他看来,即使以美国科幻电影的标准,在各方面也达到了一流水准。

"《流浪地球》中的人类以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使地球从太阳系起航,而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也以他们的情怀和令人倾佩的巨大努力,让中国的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

在与中影股份的沟通中,郭帆明确了拍摄中国科幻电影四个最大的难点:预算、时间、文化、以及管理。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增长解决了预算的问题;而拍摄科幻电影的过程,则是中国电影人对科幻电影制片流程的熟悉过程,从而在逐步解决时间与管理难点。

在这四大难点中,可能文化是中国科幻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长久以来,科幻电影与航天科技的互动在好莱坞也堪称佳话。电影以流行文化的传播力量吸引年轻人;而科技的进展与成就又赋予科幻电影新的想象。

从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升空,再到如今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月球背面着陆。中国对太空的探索也让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和科幻爱好者们涌现。只有当对自己的国家自信,对自己的文化自信,科幻电影才能如泉涌般出现。

 


《流浪地球》

如今,科幻电影元年在喊了五年之后,终于等到了一部看上去 " 够硬 " 的作品。不过元年并不是意味着一部作品石破天惊般地问世,而是在这之后,能够继续有几部作品,以支流的形式汇入科幻电影奔腾的巨河。

至少从现在看,以及杀青的《上海堡垒》和有望在年内上映的《拓星者》,都很有可能在这条路上继续踏出尝试的步伐。

+1
747
顶一下

喜欢《三体电影》吗?喜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

看网友对 从《三体》到《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电影终于有了突破式发展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