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三体》的成功,在我看来是个例外
2019年大年初一,春节档的票房竞争仍然和往年一样激烈,有趣的是今年的春节档有两个电影出自同一个编剧,那就是被称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掌阅旗下的文化类专访短视频栏目《阅界》,就独家邀请到了这位科幻教父,在节目的视频中,大刘谈起科幻来滔滔不绝,向观众们首次揭秘科幻创作背后的故事。
2019年,导演们似乎对“科幻”这个题材不约而同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距离推出“疯狂”系列第一部已经十二年之久,宁浩带来了疯狂系列第三部《疯狂的外星人》,融入了科幻元素后的喜剧电影自带反差萌的效果。这让原著《乡村教师》的作者刘慈欣感到欣慰。这是继《三体》被翻拍未果后,刘慈欣作品真正登上大荧幕的时刻,他从来不排斥科幻小说的影视化,甚至希望通过影像化的处理,更好的表现自己的科幻作品。
“我是个科幻迷。”刘慈欣并不会掩饰自己对科幻的喜爱,他喜欢读科幻小说,对大自然和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和向往,提到儒勒·凡尔纳,乔治·维尔斯时他的眼中会发出孩子般渴望的光芒。“就是这两个作家把我带进这个科幻世界,让我成为一个科幻迷。”刘慈欣至今记得家里那本繁体竖版的旧书,那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读初中的刘慈欣在父亲的箱子里发现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之后,依然沉浸于小说里所描绘的地心世界。
【谁能想到,三体竟然火了?】
和许多希望用文字谋生、有着文学梦想的作家不同,刘慈欣并不是一个文学狂热者,有着《三体》爆火成绩的他,对科幻小说市场反倒没有那么高的预期。
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的科幻长篇小说《三体》获得了“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随即《三体》英文版上市,使得刘慈欣声名鹊起,成为首位入围“星云奖”和“雨果奖”两项国际科幻大奖的作家,刘慈欣也被很多科幻迷和文学评论家冠以“中国科幻第一人”的美誉。然而《三体》的成功,在刘慈欣看来却是个“例外”。
“《三体》代表不了现在普遍的这个科幻创作的情况,它是个例外,包括连我自己的创作情况它也代表不了。”刘慈欣对《三体》作品本身和整个科幻市场看的很清楚,科幻作品虽多但杂而无优。刘慈欣说:目前在我国,写科幻小说的群体仍然是小体量的圈子,即使科幻类影视作品已经层出不穷,但是实体书籍销量其实是很弱的。市场萎缩导致作家们很难养活自己,也就很难产出有影响力的作品。
尽管如此,三体却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刘慈欣的主要影响力来源,他很坦然地讲到:“假如去掉三体这部作品,我别的作品同样养活不了自己。”
【“业余作家”的文学成长记】
刘慈欣在访谈中自称“业余作家”,写作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种兼职、一种自由职业。就像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获奖的影响还没有我们电厂关闭带来的影响大”。从前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在业余时间赶出来的,在有工作的情况下,完全是对科幻的痴迷让他能坚持完成一部部作品。所以大部分时间里,甚至没有什么优质的创作环境可以让他闲下来好好写书。
而这种随意让刘慈欣的作品看起来总是自然不做作,即使是宏大的科学世界,也不端出说教的范儿。刘慈欣的“不装”,在于他始终认为科幻小说是给普通读者看的,不是给学者看的,它也不是科学论文,它不需要你去查那些特别专业的东西,它本身并不专业。过往看过的科幻小说,和自己试图通过用想象力去到达更远的空间,已经可以让自己过足“科幻瘾”了!
刘慈欣对科幻的执着溢于言表,为了科幻做文学,所以从来没想过改变自己的写作领域。他的笔下兼有浪漫主义情怀与重工业色彩,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中任意驰骋。他坦言,自己如果没有走科幻的道路,有可能就是走一条普通人很普通的道路,做一个发电厂工程师一直到退休,仅此而已。
【下一部作品像宇宙一样未知,但令人期待】
文学和电影结合并不是第一次尝试,《疯狂的外星人》却称得上是最为大胆的一次改编。原著《乡村教师》带有一定的科幻悲剧色彩,而宁浩搭档黄渤、沈腾,已经让这部电影挂上了科幻喜剧的名号。虽然改编程度大,但刘慈欣表示作品的内核仍在,外星文明以及人和宇宙最直接的关系仍然会在电影中呈现。在参与了前期的策划后,刘慈欣对成片也仍旧是未知状态,不过他对宁浩很有信心。“宁浩导演在这方面也一直是很成功的。这部作品不管是从口碑还是票房应该都是非常可观的。”
电影发布会上,刘慈欣被问到是不是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这个55岁的科幻迷难得幽默一次,“遇见外星人,先找领导!”
科幻世界有无限可能,刘慈欣的想象世界也没有界限,提及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刘慈欣表示,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和计划,“就是想经常写和以前不不太一样的题材。”《三体》是一个巅峰。但绝不是终点,“我是想把大量的主要的精力用来创造新的东西,而不是去重复那些旧的东西。”
喜欢《刘慈欣》吗?喜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