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体 > 三体读后感 > >> 《三体》——从人类到宇宙,从宇宙到个体

《三体》——从人类到宇宙,从宇宙到个体

小说:三体读后感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25 08:36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写在正文之前:

 “有两种事物,我们愈是沉思,愈感到他们的崇高与神圣,愈是增加虞敬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记得小时候,天空总是湛蓝的,到了晚上就能看到满天星光,甚至在夏天能看见银河偶尔还能看到流星划过。现在晚上漫步在街上,霓虹耀眼,夜空不再那么黑了,但星星也不见了。星空很美好,却又似乎远到我们普通人永远只是把它当作夜空中的一副绝美的画罢了,但谁又能想到有一天技术发达到宇宙漫游不会像现在的高铁飞机旅行一样方便呢?若真当那一天来临,也不知人类文明已进化到何种程度。

宇宙,对于我们而言未知且神秘,人们总是会对未知的事物充满遐想,通常这种遐想会带有主观上的美好感,还未接触Ta就从潜意识里认为Ta应是美的(心理学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谁内心里真的喜欢孤独呢?

(*图片来自网络)

——————————正文——————————

寒假偷闲,读完了《三体》三部曲,一时热血沸腾,脑洞大开!随即我就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写篇观后感!但提笔后瞬间发现自己本来就欠佳的文笔在大刘所描绘的浩瀚宇宙下更是无从下手......是怎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能将宇宙描绘得如此形象逼真,字里行间似乎随时都要跃出纸面,将你吸入其中。宇宙对于我们而言只是个遥远的梦啊!而刘慈欣却将这个梦如此逼真的描绘给全世界看。

宇宙之大,个体之小,抬起头凝望这片深渊时,人类之于宇宙渺小得连尘埃都算不上。人类目前飞行最远的空间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行了41年5个月,飞行距离达200多亿公里,这已经是目前人类向宇宙空间探索所触及的最远距离了,可它要到达下一个恒星系至少还要4万年!时间与距离是阻挡在目前人类探索外太空面前无法逾越的鸿沟。可以想象,“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的船员们在逃离太阳系时的孤独感,那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孤独——载着人类文明的种子,身后就是注定失败的太阳系地球家园,而前方的新家园却不知在光年外的何方......置身于外太空,会忘记什么是真实感:没有声音,没有重力,没有上下,眼前的星星似乎触手可及但又永远也无法到达,在无限大的时空里只有你一个人和无穷的黑暗,这种黑暗会将你吞噬,漂浮其中不知到该去哪。

“旅行者1号” 

(*图片来自网络)

大刘笔下的宇宙是拥挤的,存在亿万个文明,而人类文明身处其中尽管小心翼翼,但最终还是难逃命运的安排。“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句话放在人类社会中,又是何其恰当。

宇宙的未知空间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地球这个婴儿向宇宙发出第一声啼鸣之后,便开始陷入“三体危机”,从此人类社会发生巨变。不同的人面对危机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信仰三体文明的人被认为是“宗教狂热分子”、想研究大功率宇宙飞船寻找新家园的人被扣上“逃亡主义”的帽子、暂时化解“三体危机”使人类进入“威慑纪元”的救世主逻辑后来却被指责、天真善良富有“人性”的程心却一次次在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被安排在了决定人类历史走向的位子上......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角色,面临困境采取不同的态度做出不同的选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漫长时光的冲刷下,历史总会做出评价,但如果再重来一次结果又是否真的会改变呢?

瞬间摧毁整个太空舰队的“水滴”

(*图片来自网络)

网上有相当一部分评价都围绕在对人物角色塑造的争议下,但小说所构建的世界观绝不仅于此,能讨论的地方也太多,不妨换个方向:如果将宇宙当成我们现在的世界,将其他各种文明当成所有人,地球为一个“个体”,或许也能从书中得到一些启示。

每次驻足停歇,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久了就会产生依赖感,对于未来的事脑子里都是理想和完美的状态,只留一个“憧憬”或“希冀”,好点的就会勾勒一个“规划”。但面对当下时,脑子里又会有个声音:“起程之后再开始吧”,然后继续沉溺于安逸与舒适。

当满怀希望与干劲进入新环境时,却又发现外面的世界之大,不断地会有各种事物冲击你,于是终于埋下头狠干,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走完规划好的路线。而现实显然不会像“家”一样温暖,相反,它是客观的,一直如此,客观得有点冰冷。它不会如你规划的那样完美的推进,会不断地有各种其他不得不解决的事来扰乱你,一件接一件。时间久了,你又开始想那个温暖而舒适的“家”了。

那些着眼于当下实际问题,认识自我,看清形势的人没有浪费半点时间,一直在不断深耕,提高水平赶上差距,最终获得了自由把控时间的能力,将“走”与“停”完美结合,开始探索新世界;而另一些人则自责于呆在“家”中,不去抓住当下认清现状,陷入逃避与挣扎的死循环,一次次挣扎,但燃起的火苗却一次次被自己亲手掐灭,不断跌向黑洞,直至永远也无法逃逸,“在我们的世界看他还活着,不断在跌落,但在他的世界早已死亡”。书中的维德,是一位复杂的人,最佩服的是他对形势的判断以及异于常人的毅力与执行力,正是因为他主动找程心,才带领“星环集团”破除万难成功研制出曲率发动机的雏形(虽然最后只送走了两个人),将人类文明最后的种子带到了未来。他身上有一种使命感,近乎变态的使命感,但毫无疑问,他从一而终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在这场必败的战争中,尽管有不少坎坷,但人类还是存有希望的,无论是组建PDC(“行星防御理事会”),还是成立太空军,亦或是“掩体计划”中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背阳面建立的一百多座太空城,人类始终是作为一个整体做出了努力,只是在关键时候做错了选择题而已。不论最终结果如何,人类在不同时期都找到了自身要努力攻坚的方向,让种族和文明延续下去正是其倾其所有背水一战的核心动力。回过头来看,这些成就也是人类文明自身伟大的进步了。

在这个复杂而又危险的“黑暗森林”里,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面对生死存亡,作为猎人更要找准自己的“猎物”,不断打磨自己的装备,从来没有哪一个猎人是一直呆在温暖的“家”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悬于头顶,面临选择时,理性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装备属性”以适应永远变化着的新环境,这才是“活”下去的唯一法宝。

+1
747
顶一下

喜欢《三体读后感》吗?喜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

看网友对 《三体》——从人类到宇宙,从宇宙到个体 的精彩评论